低空经济正加速起飞发表时间:2024-07-25 16:46 什么是低空经济?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 2023年,“低空经济”被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5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那么,到底什么是低空经济? 关于低空,我国空域管理相关文件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距离正下方地面1000米以下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可延伸至4000米),即为低空。 关于低空经济,官方文件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一个接受度较高的定义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大致可由“基础设施、航空器制造、应用场景”组成。 低空经济的基建包括硬基建和软基建两部分。硬基建有机场、起降站、通讯系统、导航系统、监测系统等,以及雷达、高精度地图、气象监测等相关设备。软基建可以分为空中保障服务与地面保障服务两部分,空中保障服务包括各级飞行服务平台、空管系统;地面保障服务包括维护检修、保养、能源补给等等。 “硬基建”是低空经济的基石,主要涵盖通用机场、起降站等起降设施,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地图等信息基础设施。当前,通用机场是地面基础设施建设的主题。 2023年我国通用机场451个,已超过运输机场,但仍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要在“扩数量、提质量”上一并下功夫,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增加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通用机场数量。 对于低空经济的软基建来说,目前主要包括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低空监管服务平台等,以及维修站等地面配套设施。 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面向低空飞行器用户,一般具备向低空飞行活动提供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等功能。 低空监管服务平台面向低空空域监管机构,一般具备空域流量和容量管理、飞行计划审批、空中交通风险识别与预警、非法飞行器的识别与处置、飞行器及人员管理等功能,可以视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在低空空域监管方面的具体应用和扩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二大平台均需要与“硬基建”协同:各类系统、平台软件运行及其数据传输均离不开“硬基建”的支撑。 然而目前我国空域管理能力对比发达国家尚还不足,2019年人均通用航空飞行量和人均通用航空器拥有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和4%。 空域管理主要由军方负责牵头,侧重于安全管理,尚未建立低空空域飞行安全、效率与经济性、公平性的全面评估机制;基础设施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建设。 目前,低空领域的主要产品有备受关注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飞机。近年来,中国在绿色产业方向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交通工具方面,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电动化的升级变革,航空产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eVTOL预期将在未来空中出行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eVTOL对国内航空产业来说也是难得的一次弯道超车机会。 中国eVTOL代表企业有亿航智能、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飞长空、沃兰特、磐拓航空、御风未来、零重力飞机工业等。 无人机(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单来说就是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 国内无人机代表企业有大疆、纵横、滕盾、丰翼、美团等。 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极大地拓展了飞行器的应用范围。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 直升机代表企业有中航直升机、罗宾逊、贝尔直升机、阿古斯塔、空客等。 传统的固定翼飞机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国内固定翼飞机代表企业有中航通飞、钻石、山河星航、西锐、塞斯纳等。 国内外已出现eVTOL产品,蓝海市场呈现差异化竞争趋势。 国内eVTOL行业起步稍晚、体量小、潜力大,受益于低空经济热潮、政策支持、上游技术成熟、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有望实现高速发展。 相关机构预测,在中等发展条件下,到2030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目前,多个独角兽公司已进入产品研发测试环节并快速进行全球布局;传统行业巨头采用投资与合作研发模式并行推进;另有部分制造商专注于电动垂直飞行器的商业应用探索。 其中,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空中的士”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于3月18日上架淘宝,标价239万元,该产品座位数为2个。 据介绍,该产品2023年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型号合格证的载人级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无人机市场增长快速,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产业载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602亿元增至2023年的1200亿元,稳居全球榜首,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 过去几年消费无人机一直占据民用无人机的较大市场空间,但随着无人机在工业应用场景的拓展,未来工业无人机将成为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热点。 据frost&sullivan预测,2025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555亿元,整机制造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328亿元,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将达655亿元。 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多元,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工业无人机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关注无人机商业使用。民用消费无人机应用 已相对成熟,未来工业无人机为应用领域拓展的主要方向。工业无人机下游应用目前以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巡逻巡检等为主。根据Frost & Sullivan的预测, 2023年度我国工人无人机下游应用场景中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巡逻巡检、快递物流市场占比分别为20.94%、30.2%、9.01%、17.23%。 工业无人机下游应用目前以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巡逻巡检等为主。 农业无人机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无人机的高空拍摄和智能分析,可以及时获取详细的农情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适用于飞行巡查、播种施肥、病虫害监测、灾情调查等各种场景。目前我国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省份农业无人机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中商情报网预测,2023年度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规模150亿元。 eVTOL应用场景多元,总体面向六大方向。 eVTOL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特点: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100-1,000米的低空领域、点对点。与民用客机比较,大型民用客机主要解决1,000公里以上的空中运输,而eVTOL主要解决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间内、城郊及城际点对点的空中运输,在拥挤的城市内、城郊、都市圈进行短程通勤时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随着全球eVTOL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涉及城市客运(UAM)、区域客运(RAM)、城市物流配送、商务出行、紧急医疗服务、私用飞行器等多种场景,主要分为六个方向:载人客运、载物货运、公共服务、警务安防、国防军事及私人飞行。 相关政策 2023年11月,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在空域使用上对D、E、G、W类空域采取报备制,标志着空域开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持。 2024年3月5日,“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生产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强调低空经济战略地位,为少数推出24-30年应用方案的领域。2024年3月27日《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核心要点如下: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强调无人化、智能化、电动化发展方向,推进大中型定翼飞机、无人机、eVTOL适航取证,聚焦无缝通信与监视、数字导航、智能化空域管理;产业链方面注重产品系列化发展,推进机载、任务系统和配套设备标准化模块化,推进长三角、粤港澳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应用领域强调应急救援、物流、空中交通与通用航 空消费领域;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方面关注目视航线、飞行服务系统、国家航空器管 理体系、工业级无人机及eVTOL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估标准等。 3月29日,民航局召开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对推动适航审定、通航机场建设、无人机拓展应用及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等规划进行了介绍: 通航机场建设方面:重视推进行业管理规章的发布,进一步优化通用机场分类分级管理框架,明确建设、许可、备案、运行和监管要求;研究出台通用机场样板间建设指南,建设低成本、简易型通用机场,抓紧推进《民用水上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通用机场建设指南》等标准制修订。 无人机方面:以城市场景为重点开展城市空中交通试点示范,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空中航行服务体系构建;加强与“一带一路”及亚太地区国家的技术合作;修改完善《限用类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指南》。 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方面:进一步推广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支持地方政府设立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完善低空航行服务体系和能力,加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运行协同;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进服务站建设;国家信息系统、区域信息系统、飞行服务站三级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通航低空飞行初步实现“一站式”审批。 投融资现状 从投融资事件数量看来,2020-2022年,我国低空经济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22年投融资事件为33起,投融资金额为121.9亿元,2023年1-12月共发生20起投融资事件,涉及金额39.94亿元。 根据已经披露的消息,2020-2023年12月,中国低空经济行业融资轮次主要分布于战略投资与A轮轮次,分别发生融资事件22起与21起。 从区域来看,2020-2023年12月我国低空经济行业融资事件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其中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投资事件数量较多。 据硬氪获悉,eVTOL飞控系统供应商,深圳市边界智控科技有限公司(Boundary.AI)获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基石资本、南山战新投、北航投资,老股东普华资本追加投资,投中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此轮融资将用于公司适航体系建设和产品持续研发等。 据投中网获悉,2024年6月3日,四川鸿鹏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鹏航空”)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士维基金、陆离资本、航发基金、龙鼎投资、万创华汇、大衍私募基金、华西证券和汇领峰。鸿鹏航空立足低空经济领域,致力于适航标准的低成本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及制造,主要客户为长航时无人飞机,主要用于500km以上航程的吨级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场景。 近日,成都科创投集团与成都濛江投资集团在成都彭州市,签约组建了成都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目标总规模30亿人民币,成为成都首支国资管理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管理机构为成都科创投旗下子公司成都技转,将主要围绕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等关键环节进行投资。 从规模上看,成都是名副其实的“低空经济重镇”。2024年6月27日,低空经济领域单笔最大融资,就花落成都。吉利集团旗下的沃飞长空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策源资本、华控基金、中科创星、空天院和云航资本。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旗下全自研产品AE200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的落地,促进中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6月20日消息,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简称“零重力”)近期完成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联想创投和启赋资本联合领投,合方资本跟投。 本轮融资将用于零重力旗舰机型ZG-T6(6座,倾转旋翼构型)全尺寸技术验证机的研发与试飞,并进一步支持其他机型的生产和适航工作。 |